本文转自:中国旅游报
□ 高敬敬
每到暑期,研学旅游总会成为热点,而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也往往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,其中研学旅游安全更是重中之重。唯有将安全理念贯穿研学课程研发、执行、迭代全流程,才能让孩子有收获,家长更放心。
研学安全保障不仅仅是研学旅游企业在出发前检查装备,在课程研发阶段,就应对应急救援、医疗救助、自身及周边环境等进行深度评估。
还要让资源评估有深度。例如,“研学营地或团队入住的酒店周边30分钟车程内,要有医疗机构”是一个必备项目,但这不够,还需要细化到“该医疗机构能否处理骨折急救”“夜间急诊响应时长”等具体指标,把每个细节想到位。
对供应商实行全链条闭环管控,做到交通、餐饮、户外指导等环节环环相扣,不留漏洞。例如,在对漂流项目合作商进行审核时,除核查资质外,还应实地测试救生装备、安保应急反应,甚至模拟“翻船”场景检验其救援流程等。对供应商的管理应涵盖资质调查、动态评价、退出机制等全流程,让供应商成为安全链条上坚固的一环。
师资能力“专业化”也十分重要。今年5月19日起实施的《研学旅游服务要求》提出,研学旅游团的服务人员应包括项目管理人员、研学旅游指导人员、生活及后勤保障人员、安全防控人员,随团服务人员与参与者比例不低于1∶20。
实践中,一些研学旅游企业在此基础上主动“加码”。例如,某企业推出的森林研学营项目,要求研学导师具备“急救+心理+野外生存”等方面的技能,并且定期开展“模拟应急演练”。这种“一专多能”的师资配置,不是企业的成本负担,而是安全教育的核心保障。
保障研学旅游安全,研学旅游企业还可以从安全素养“课程化”方面入手。《研学旅游服务要求》规定,要对参与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,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研学旅游课程、专题安全宣讲、安全知识竞赛、公益宣传活动、安全应急演练等方式,明确安全纪律,细化安全细则,强调注意事项。例如,组织非遗研学营,就可以通过设计“古人防火智慧”等主题活动,带领学生对古今防火手段进行对比,引导其从“被动遵守”转为“主动学习”。
研学旅游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应从“被动应对”转向“主动进化”,通过行前、行中、行后全链条反馈,不断地吸收经验、修补漏洞,形成自我迭代的安全闭环。例如,某峡谷探险营曾发生学生短暂离队的情况,虽未造成伤害,但研学旅游企业立即着手分析原因,是路线标识不清晰?还是学生体力分配不当?及时复盘后,这家企业在学生易迷路的路段设置了“荧光标记”,利用“一束光”堵住安全漏洞。
研学旅游正在迈向千亿市场,研学旅游企业的竞争终将是“安全底色”的较量。业者应以“如履薄冰”的敬畏心守护行程安全,让安全评估成为研学课程设计的第一准则,让安全素养成为研学教育的重要内容,让安全迭代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。在给青少年带来难忘的研学旅行体验的同时,也为自己“划定”清晰的安全边界。
(本文作者为中国旅行社协会副秘书长)
广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